【食言而肥是什么含义】“食言而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说了话却不去做,反而因此得到好处”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不算数,不守信用,却因为失信而获得利益或好处,带有强烈的批评和讽刺意味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食言而肥 |
拼音 | shí yán ér féi |
出处 | 《左传·哀公二十五年》:“今君信谗而弃亲,不仁;无辞而伐人,不智;言而不信,不义。”后来演化为“食言而肥”。 |
含义 | 指说话不算数,违背承诺,却因失信而获利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他人不讲信用、言行不一的行为。 |
情感色彩 | 贬义词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食言而肥”最早见于《左传》,原意是说某人说话不算数,结果却因此获得了好处。在古代,人们非常重视“言而有信”,一旦失信,不仅会被认为不道德,还可能失去他人的信任与支持。因此,“食言而肥”这一成语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味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虽然“食言而肥”仍然保留了其原有的贬义,但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也会用它来调侃那些“嘴上一套,行动另一套”的人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 |
商业合作 | “你上次答应的优惠价格,现在又反悔了,这可真是食言而肥啊。” |
家庭关系 | “你答应带我去看电影,结果又临时变卦,真让人失望。” |
社交场合 | “他说要帮忙,结果什么都没做,简直是食言而肥。” |
四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食言而肥”的关系 |
言而无信 | 说话不算数 | 含义相近,但更强调“没有信用” |
假仁假义 | 虚伪地表现仁义 | 强调虚伪,而非失信 |
背信弃义 | 违背道义和承诺 | 更强调对信任的背叛 |
五、总结
“食言而肥”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说话不算数、不守信用,却因此获得好处的人。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,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。无论是个人交往还是社会行为,诚信都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。